5月16日,2025年青岛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,青岛艺术学校“新美业产业学院社区服务”活动在浮山路街道九水路社区温情启幕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十余名学生、学校专业教师及世界发型设计家协会(ICD中国)会员金艺兰等企业导师,共同走进社区,为居民提供公益理发服务。活动现场,剪刀翻飞、梳子轻舞,老人们的银发在巧手下焕发新颜,孩童们的笑容在服务中愈发灿烂。这场持续多年的“每周二之约”,不仅成为职教周的一道亮丽风景,更以“产教融合+社区服务”的双向实践,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温度与担当。
产教融合落地:从课堂到社区的技能接力
青岛艺术学校深耕新美业职业教育38年,其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以“岗课赛证”综合育人体系闻名,累计培养千余名行业精英。此次社区服务活动,正是学校“行校企协同”模式的缩影。活动现场,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,从洗发、修剪到造型设计全程实操,将课堂所学的标准化流程转化为真实服务能力。“社区就是我们的第二课堂。”本次参与活动的专业课教师吴鸣表示,“在这里,学生不仅锤炼技能,更学会倾听需求、传递关怀。”
企业导师冯永忠的参与,为活动注入行业前沿视角。作为ICD资深会员,他一边示范修剪技巧,一边向学生讲解发型与脸型的适配原则。这种“导师带徒”的现场教学,让产教融合的链条从校内延伸至社区,实现了技能传授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同频共振。
服务传承美德:银发与童颜间的职教情怀
每周二的社区服务,九水路社区的老年人和孩童是最忠实的“顾客”。现场不少老人摸着新剪的短发,连连赞叹:“这些孩子手艺好,心更细!”活动中,学生们特意为老人设计易打理的清爽发型,为孩童修剪活泼的发型,细节之处尽显用心。社区党委书记王海军感慨:“艺校师生坚持每周服务,不仅解决了居民的‘头’等大事,更让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剪刀声中代代相传。”
这种常态化服务,源于青岛艺术学校“职教义工”品牌的长期深耕。学校联合ICD中国、山东创时等企业,将社区学院打造为“敬老爱老美德传承园地”。通过公益发廊、技能培训等载体,学生在一线服务中深化职业认同,企业则在参与中发掘潜在人才,形成“技能提升—社会服务—人才孵化”的良性循环。
职教生态构建: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
青岛艺术学校的社区服务实践,是其“新美业产业学院”战略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学校联合ICD中国、拉斐派瑞等企业,与李沧区、市北区多个社区共建“校外实训基地”,探索出“专业+公益+产业”的融合路径。职教周期间,学校同步启动“美业技能进万家”计划,未来将联合更多社区开展化妆、造型等多元化服务,并依托东西协作机制,向甘肃、新疆等对口地区输出公益服务模式。
青岛艺术学校人物形象设计教研室主任冷蔚指出,职业教育应打破校园围墙,让技能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。通过社区学院,学生在一线服务中深化职业认同,企业则在参与中发掘潜在人才,形成双向赋能的职教生态。这种以产教融合为引擎、以社区为支点的职教生态,正为青岛“时尚之都”建设注入鲜活力量。
一把剪刀,剪出职教与民生的温情纽带;一次服务,映照技能与情怀的双向奔赴。青岛艺术学校以“新美业”为笔,以社区为纸,书写着职业教育的时代答卷——在这里,教育的意义不仅是金牌与证书,更是让每个平凡的岗位闪耀出服务社会的星光。 来源:青岛新闻网 |